博物馆级老照片记录“中国与中国人”
2017-05-22 14:26
宋美龄本人到底有多么优雅?世人皆知末代皇帝,那末代格格又长什么样?在2017华辰春拍中,这些问题将交由影像回答。然而今年露脸的珍贵影像不止如此,首拨露脸的精品展中,包括国博馆级藏品约翰·汤姆逊拍摄的“中国与中国人”,鸟瞰上世纪40年代北京城的照片集,以及记录了大阪古董商人山中定次郎盗掘天龙山石窟铁证的珍贵相册一一露脸。
华辰拍卖负责人透露,今年春拍除影像专题新增了签名海报、手稿和地图类别外,书画推出了佛教艺术专题;现当代部分推出了“80,90年代专题”、“经典的传承—具象绘画之美”和“艺,古今之求索―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大师作品”等多个特色专题。
博物馆级藏品来自摄影界马可·波罗
据影像专家、华辰拍卖常务副总经理李欣介绍,此次春拍,华辰影像为藏家提供了近350件藏品,包括了清末蛋白、民国名人、抗战影像、红色经典、当代纪实摄影、名家名作、摄影书等收藏板块以及立体照片、明信片、地图等,其中不乏国家博物馆级的影像藏品。
这就是中国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她本名“爱新觉罗·显琦”,她有一位著名的胞姐,名叫“川岛芳子”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被誉为摄影界的马可·波罗的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1837-1921)镜头下的中国与中国人原版蛋白照片集40张,汤姆逊不仅是历史上来华摄影人中最著名的一个,也是世界摄影史上最著名的摄影家之一,如此完整且大量影像的出现,在国内尚属首次。
汤姆逊是一位苏格兰籍摄影家,他还是最早来远东旅行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每一次旅途,他都会用照片记录各地人文风俗和自然景观。十九世纪的多数中国人对摄影术都心存恐惧,认为自己灵魂会被 摄了去,然而在现存汤姆逊拍摄的人像作品中,人们发现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姿态都非常自然,仿佛摄影师并不存在,“这样的自然状态,在我们这些现代人眼中,如同穿越时间隧道般,面对面感受百多年前中国人的真实状态。”华辰影像部专家车亮如是说。
照料片中的人物各具形态,看似摆拍却很自然。这正是汤姆逊照片的特
这套“中国与中国人”中的照片均为精制而成的大尺幅蛋白照片,内容包括广州船家,小蓬侧馆前景、制茶工、广州潘家花园等。从照片内容来看,属于1868-1869年汤姆逊初次来华所摄制,地点集中在广州和香港,其中有几帧影像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影像馆均未收录,应是其拍摄印制后在游历其他地区时底片损坏所致,由此看来这本相册尤为珍罕。
“他的作品一直是各大博物馆与美术馆影像收藏中的精品,如此完整且大量影像的出现,在国内尚属首次。”专家表示,这些影像是研究清末中国摄影发展的珍贵实物,堪称博物馆级藏品。
鲜见北京航拍图 见证日军投降仪式
1945年秋,是抗日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刻,此时的北京城笼罩着一片阴郁之气。然而正是在这个满目疮痍的时刻有人在北京城上空,用影像记录了处理紧张时局的京城全貌。这些照片中,可以看到并不那么美的故宫角楼,以及1945年10月10日太和殿广场上密密麻麻、参加日军投降仪式的见证者们。
这批照片出自当时美国海军第七舰安提坦号航母上的第89海军航空联队,负责拍摄的是联队下辖的轰炸中队和鱼雷机中队。
在这些照片中,有不少京城标志性建筑:俯瞰北海白塔、前门大街、东岳庙、西直门、未被拆除的“靖国神社”、京西老山日军“忠灵塔”等,其中最为珍贵也是最好认的是方方正正的紫禁城,而拍摄时期是太和殿广场举行日军华北方面军投降仪式的全貌。1945年10月10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向中国统辖华北地区的第十一战区投降仪式在北平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当天包括日军华北方面军最高统率等22名将领,以及中方受降主官、第十一战区司令孙连仲将军、国防部长白崇禧将军及美国等同盟国驻扎北平各界代表及嘉宾数百人出席受降典礼,当时有近20万京城市民前来参观,占当时北京城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照片中偌大的太和殿广场上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头,场面相当壮观。
专家介绍,随着战后国民政府对北平的改建和解放后新中国对首都北京的大规模城市改造,这些照片上的景有了很大的变迁,蜿蜒的城墙消失了、雄伟的城门被拆了……由此可见,美国海军航空联队拍摄的这批北京照片对研究和了解北京城市变迁的重要性。
除这批重要的京城旧影外,还有一套总计125张的摄影代表作品集,它们收录了著名摄影师张祖道建国后拍摄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画家齐白石、北京生活、庙会、建造北京天安门纪念碑、武汉风景、下乡劳动等系列作品等。
文物流失海外有照片为证
影像可以记录一个时代,也可以成为一些事件的有力证据,此次亮相的影像拍品中一批号称“文物古迹考察”时记录的黑白照片,却找到了日本古董商、倒卖中国文物代表人物山中定次郎盗掘天龙山石窟的铁证,不仅如此,这些照片中露脸最多的就是中国文物,详尽记录了山中定次郎与山中商会掠夺中国文物的全过程,为研究中国海外流散文物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影像,是国家博物馆级藏品。
这些号称“文物考察”的照片共计260帧,它们拍摄于1913年-1932年,此间山中定次郎正在中国的河南、山西以及泰国的暹罗等地“考察”。“为了提高经营规模,扩大货源,山中定次郎于1901年在北京东城麻线胡同3号设立办事处,1917年又购入肃亲王家的一处300平米的四合院,作为山中商会在北京支店。”华辰影像专家杨岳介绍,山中定次郎本人每年定期来北京二次,大约停留2周左右,亲自开展在北京收购中国古董的业务,直接参与了掠夺中国文物的肮脏勾当。清朝被推翻后,亲王府溥伟与肃亲王善耆等人组织“宗社党”,妄图复辟清室,主张整兵一战。为筹集复辟的的军饷,亲王府溥伟将家中的收藏,除字画之外的全部珍贵文物卖给了山中定次郎。
随着山中定次郎过手的珍宝越来越多,他对于中国文化与文物的渴望与垂涎也日益加深,神秘与厚重的中原腹地是他魂牵梦绕的宝藏,1913年他亲自组队前往河南考察研究,足迹遍布河南的佛教圣地,例如开封少林寺、相国寺、洛阳龙门潜溪寺、香山寺、白马寺、及龙门石窟各洞,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与拍照,为之后的盗取佛像及文物做准备。
在此组拍品中专家们意外的发现了1924年山中定次郎带队考察天龙山石窟的珍贵相册,是其盗掘天龙山石窟的证据。据不完全统计石窟内外,有造像500余尊,浮雕、藻井、壁画等1144处,以其造型娴熟,比例适当,线条柔和,雕刻精美而著称。石窟于1918年被日本学者关野贞发现,并将考察报告公布于世。山中定次郎闻讯后,分别于1924年6月和1926年10月二次潜往天龙山石窟。他通过贿赂等手法,买通了天龙山脚下寺庙的住持净亮和尚,将大批佛首偷运出山。山中定次郎日记详细记载了其中一次的盗运,40多个佛头被砍下来,装成箱,运到北京,然后由北京运到日本。1932年11月,山中商会在日本,东京美术协会举办了“世界古美术展”,并将这批天龙山石佛公开拍卖。耗时四百年开凿的天龙山石窟,20年代起竟成为无头的石窟,是中国境内摧残破坏最为严重的石窟。
精品展亮相新落城的华辰艺术中心,王刚老师现身影像专场。
据介绍,2017年华辰春拍除影像外,还推出中国书画、瓷器玉器工艺品、现当代艺术四大门类多个专场,拍品总量近1600件。本次春拍将于6月1日至3日开启预展,6月4月至5日举槌,均点设在亚洲大酒店。
信报记者 王萌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