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中心

华辰2016年秋拍丨现当代艺术专场精品预

2016-11-04 10:20

华辰拍卖15周年  影像10周年

华辰2016年秋季拍卖会

预展

2016年11月12日 上午10时至下午9时

2016年11月13日 上午10时至下午9时

2016年11月14日 上午9时至下午7时

北京伯豪瑞廷酒店 四层、五层

拍卖

2016年11月15日-16日

北京伯豪瑞廷酒店 五层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

 拍卖会时间

2016年11月15日(星期二)

影  像           上午10时

中国书画一 

中国书画二       下午 2 时

 2016年11月16日(星期三)

现当代艺术      上午10时

瓷器玉器工艺品  下午2时

本次拍卖华辰现当代艺术专场开设了“20世纪中国美术”、“历史与回忆”、“当代艺术的中国方式”几个部分,通过艺术史的角度将作品进行学术梳理,重点推出具有中国风度的绘画作品,以展现中国油画当代发展的风貌,推介中国重要的艺术家。同时,还将延续春拍的“法国现代经典艺术”板块,推出《爱与死亡》专题,甄选出对中国早期留法艺术家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将为爱艺术、爱收藏的朋友们呈现不同风貌的经典艺术作品。

20世纪中国美术

对于早期出国留学的艺术家来说,既在形式上对传统绘画进行突破,又由传统文化自然的外现而流露出中国的意味,是他们所呈现出来的最大特点。不论是风景、人物亦或静物,无不如此。也恰恰是他们以深厚的国学基底与西方文化碰撞出的这种兼容而又多样的面貌,使得他们的作品既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又在现当下的艺术市场中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对于他们的认识和梳理,是理解中国近代油画发展脉络的前提和必经步骤。该部分包含秦宣夫创作于1984年的大尺幅创作《拼搏》、林风眠《激涛拍岸》、庞薰琹《苗女》、徐悲鸿素描《女孩头像》、凃克1982年创作《魂》、张自正《花卉》等能够代表艺术家典型风格的经典作品。


Lot 1519

秦宣夫 拼搏

1984年

布面油画

签名:宣夫 90

背签:《拼博》秦宣夫繪1990年

说明:作品画于1984年,补签于1990年

展览:1.“秦宣夫画展”(第三次个展),1985年11月,江苏省美术馆. 2.“庆贺秦宣夫先生九十华诞:秦宣夫画展”(第五次个展),1996年6月,南京师范大学. 3.“秦宣夫百年诞辰画展”,2006年10月25日至11月3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06年11月8日至11月12日,南京博物院

出版:1.《秦宣夫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30-131页.2.《秦宣夫画集》,(台北)中华书画出版社,1990年9月,第54页.3.《秦宣夫百年诞辰画展》2006年 第16页

130×140cm

 秦宣夫是20世纪著名的画家、美术史论家和美术教育家。1930年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入吕西安·西蒙教授工作室学习油画。深受法国学院派教学与印象派观念的影响。在法留学期间,秦宣夫是“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重要成员。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作品曾入选法国重要的沙龙,这是继徐悲鸿、林风眠等早期留法的美术家之后,20世纪20年代末后留洋归国的又一批重要美术人才。秦宣夫于1934年回国,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西画系主任,教授绘画和西洋艺术史。他一生致力于西方美术史的研究、写作和艺术创作,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和作品,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美术人才。追求中国传统艺术品格与西方表现技巧的结合,作品散发出一种自由绽放、意象烂漫的光华。

《拼搏》创作于1984年,是秦宣夫创作盛期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中尺幅最大的油画创作。作品描绘的是1984年中国女排在奥运赛场夺冠的场景。歌颂的是一种无所畏惧、吃苦耐劳、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的“女排精神”。中国女排是中国人心中不朽的传奇,寄托着一个民族有关拼搏与胜利的美好记忆。作为一位时时刻刻关心着社会变化的艺术家,已经78岁高龄的秦宣夫仍然满怀激情地创作了这幅作品。

题材虽然是根据实事既定的,但是在画面的处理上,画家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及处理方式。首先,场景选择的是半决赛中与日本队交锋的一个镜头;其次,将原本中国队服的蓝色改成了白色;更值得注意的是,把很明亮的赛场,表现为带有舞台灯光效果的画面。从这几点看来,画家其实无意复制赛场的片断,他所要尝试的依然是在主题允许的范围内怎样突出对光影、色彩以及写意性的探索。某些局部的虚实变化表现了高速运动中视觉的模糊性。作为背景的观众的脸与服装构成色块的合奏,最终归入大面积的暗调子中,地面的灯光效果极为独特而优美,完全用点彩似的的色点组成,可以看到明显的对印象主义等西方现代派技巧的灵活调动,而这种运用又和谐且不露声色地融入整个画面。画家很巧妙地将自己长期积累的对中西艺术的体悟化入其中,因而在当时大量的主题性作品中显现出卓尔不群的品格。


Lot 1517

庞薰琹 苗女

40年代

纸本 水彩

签名:庞薰琹画

钤印:庞

来源:中国嘉德2010年秋拍 Lot 353

中国嘉德2004年春拍 Lot 4

58×43cm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庞薰琹是一位艺术史无法绕过的拥有卓越艺术成就与非凡远见的杰出艺术家。无论是他组织领导代表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决澜社”,还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现代设计与教育事业,都显示出庞薰琹艺术思想的前瞻性。他于1925年留法,学习现代绘画与设计。当时的巴黎是世界艺术之都,各种艺术流派、形式各异的现代艺术、美术潮流汇聚于此,因此对庞薰琹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开始不断地吸收、借鉴别人的艺术形式,进行各种创作尝试,并且意识到绘画个性的重要性。1930年回国后,庞熏琹又在作品中加入了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绘画精神,最终形成了表达主观情感,具有强烈拼贴意味、现代感和时代感的油画风格。成为当时有进步倾向的新兴美术启蒙运动组织者之一。

1939年,庞熏琹深入贵州苗寨,成为近代描绘民族习俗的第一位画家。庞熏琹的白描,是他诸多艺术成就中的一个部分。他在线条上的功力,来自于长期临摹中国古代壁画。在1940年代初,庞熏琹将其卓越的白描技法用于写生,表现西南少数民族风情。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在形式上以东方的平面装饰为主,远山的描绘甚至有中国传统水墨的韵味,人物的表现用西方明暗方法处理。常用美妙的色彩和精致的构图将少数民族山区女人的微笑、衣饰、提篮、远山、植被这些东方审美意象综合于统一的画面之中。《苗女》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画面中的少女面容平静自然,形象质朴,简朴的民族装扮和山区风情增强了作品中神秘动人的表现力。从此画中看出,庞熏琹的作品并不是简单的纯粹技巧的研究和自我情感的表现,而是经过深入的社会体验,包含着对少数民族地区深深的热爱与眷恋,感情饱满充沛,含蓄而感人。


Lot 1518

林风眠

激涛拍岸

设色纸本

款识:林风眠

钤印:林风瞑印

来源:香港苏富比2013年春拍 Lot 1179

34.9×34.9cm

 风景是林风眠跳脱传统的山水画,翻出新境的重大成就,他认为水墨依靠浓淡干湿的变化可以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但对于光影的传达却比较苍白,如果能引入丰富的色彩,将会为画面带来更大的可塑性和更多的可能性。在1950年代离开杭州之后,林风眠画中的用色方式日趋完善,他独到的彩墨画风格也已经完成。

《激涛拍岸》是林风眠成熟时期的风景画。在这件作品中,林风眠依然采用他惯用的方形布阵,在这样的布局中,高远的感受被削弱,视点的变化也趋于简单。整个画面更注重用色彩营造一种特殊的意境……湛蓝的海水成为整个画面的主体,白色的浪花和黑褐色的岸边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层次表现得更为丰富,可见林风眠对于色彩与光的运用已经非常成熟。当然,除了光与色,墨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虽然运用笔墨,但却刻意回避了传统书法式的线条表现,追求一种节奏感和装饰感。折带皴的萧散平缓与黑色合在一起,傍晚天光渐暗,萧索清冷,一种汹涌澎湃但却低沉落寞的感受油然而生。通幅作品,气氛低调而不至伤感,促人遐想连篇。体现了艺术大师以自身文化修养对自然造化的直接参悟,他以最简单和凝炼的形式语言,在咫尺之间营造出了悠远静谧“新的风景”。


Lot 1506

凃克


1982年

布面油画

签名:凃克 1982年

出版:《画说凃克》P54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12年

100×120cm

凃克是我国老一辈杰出的油画家,自动受父亲影响酷爱绘画,1935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西洋画系,师从吴大羽、方干民,画风深受印象派影响。同届的同学有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闵希文等。后抗战爆发,满怀一腔热血的凃克毅然决定放弃学业,投军报国,创作了许多抗日宣传画及漫画巡回展览。战争结束后被分至上海,曾任上海文化局美术处处长、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兼油画、雕塑系主任等职,后调回家乡广西。这一时期,凃克的艺术风格发生很大变化,作品逐渐回归审美本身,题材也从之前的人物创作转向风景、静物。

静物作品《魂》创作于1982年,这幅画中,他一反写实绘画在描绘静物运用焦点透视的处理手法,将各种各样的陶瓷静物平铺至画面中,强调画面的平面性和装饰性。同时,他主观弱化了取景的空间深度和体积感而以遒劲有力的黑色线条勾勒各种器物,笔触松动自然,张力十足。凃克擅长的蓝绿色依然为整个画面的主打基调,画面从构图到用色可以看出法国现代主义对其作品风格的影响,是一幅具有探索性质的静物精品力作,同时,也是凃克少有的大尺幅作品,实为难得。

历史与回忆——红色经典的重温

20世纪的中国历史,跌宕起伏,变化万千。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同时期,社会的变化给予那个时代的艺术以深刻的影响。它们所反映出的深厚的历史背景,正成为今天吸引人们注目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今天引发人们收藏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的主题在中国美术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记录了与之相应的历史过程,同时还表现了历史进程中的一些容易被人们忘却的碎片,而当这些作品串联成往日历史的时候,历史的主题则成为串联这一历史的线索,无疑,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往日历史的回忆,并为人们所回味—艺术和历史交织在一起,在现实的时空中显现出了它特殊的价值。

这一板块涵盖了陈珂田的黑白木刻连环画代表作《一个人的成长》、沈柔坚《渔舟》、江碧波代表作《飞夺泸定桥》、徐匡重要木刻作品《草地诗篇》等经典版画作品,以及60、70年代创作的宣传画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罗工柳在1987年创作的《知心话》,画面捕捉的是毛主席亲切接见老农民的形象,具有代表性场景的描绘,探索了革命现实主义美术的创作方法,为中国后来的主题性创作开一派之先河。该板块初步涵盖了抗战时期、解放初期到解放后建国时期,再到六七十年代,直至八九十年代,将历史的印记通过艺术作品演绎得无比丰富和精彩。


Lot 1529

罗工柳 知心话

1987年

布面油画

签名:工柳 八七年

来源:藏家得自艺术家本人

说明:附藏家和艺术家本人合影

69×95cm

回顾罗工柳的艺术历程,可以清晰看到他始终将个人艺术与国家、民族、人民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罗工柳在杭州国立艺专学习素描时自学木刻,抗战爆发后,他弃学从戎,从杭州到武汉,从武汉到延安,来到抗战最前线从事战前抗日宣传。新中国成立之后,罗工柳积极投入塑造国家新形象的美术创作事业当中,率先创作一批革命历史题材油画,这其中就有他的经典代表作《地道战》、《整风报告》。这一系列作品是罗工柳多年战斗生活体验的凝聚爆发,通过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代表性场景的描绘,探索了革命现实主义美术的创作方法,为中国后来的主题性创作开一派之先河。1958年,罗工柳远赴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留学,罗工柳对西方油画的深入学习,激发他对民族艺术价值的思考,萌发中国油画发展的新思路。留学归来后,他勇于创新,在西方油画创作语言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实践油画民族化。

1959-1962年,罗工柳创作了《井冈山》等几件作品,画家想把中国画写意方法与西方油画写实技巧结合起来的意图在这几幅作品中初见端倪。后来,他又尝试了中国水墨画的办法来画环境,给人一种很新的、跟震撼的印象。《知心话》创作于1987年,画面的背景就以这种形式来处理的。而主体人物则采用罗工柳惯用的写实技巧,塑造出和蔼可亲的主席与老农民亲切交谈的景象。

 当代艺术的中国方式

经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之后,中国的当代艺术逐渐以一种正常的文化形态,介入当代生活并参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实则是一个不断吸收、兼容和内省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进程中,艺术家自觉地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加以有效地转换,成为其作品语言符号或创作的母题。这些作品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了中国的当代文化形象。这些艺术家的创作也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影响和推动中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力量。

 在这一板块中,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精彩纷呈,切实的彰显了当代艺术的多元发展之路。其中不乏老先生作品,包括邵晶坤《黑背景瓶花》、李青萍《傲慢与卑微》、费正《白头巾》等;还有徐晓燕《秋季风景之六》、赵文华发表于《中国美术全集油画卷》的《白露》、王易罡被收录到《1542-2000中国油画文献》的《作品》等非常值得购藏的具有90年代气息的作品。

同时,写实画派代表艺术家艾轩创作于2012年的水墨作品《藏女》以及王沂东2016新作《心醉》、年轻写实艺术家张宏所作《阿米娜》等优秀的写实作品;以及李贵男《旗手之三》、杨参军《玻璃桌上的水果》、杨潇湘《阳光·乐园》、白羽平《流星》等作品也将亮相本次秋拍。同时还有周春芽、罗中立、庞茂琨、石冲、朱新建、马轲、张羽等中国重要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Lot 1530

邵晶坤 黑背景瓶花

1996年

布面油画

签名:晶坤 96年

出版:《邵晶坤自选油画作品集》P119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年出版

60×50cm

邵晶坤是中国知名女艺术家,1949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师承徐悲鸿,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入中央美院培养的第一代成绩优秀、卓有成就的著名女画家。邵晶坤画风泼辣、流畅,气势恢宏,如行云流水,似山泉奔涌。此幅《黑背景瓶花》用笔飘逸潇洒,色彩绚丽,光与色的运用炉火纯青,产生一种朦胧、迷离、幽幻虚和的感觉,艺术家并无刻意雕琢花瓣的质感,却体现出花的芬芳和艳丽,红的炽热、白的素洁、紫的雅致,与点缀其中的绿叶交织生辉,氤氲着无限生机,让观者感受到生命的颤动与情感的洋溢,及艺术家对美的呼唤和追求。


Lot 1531

李青萍 傲慢与卑微

90年代

木板油彩

展览:“看云-李青萍作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 2015年

出版:《美术文献》P69 2015年9月刊

来源:源自艺术家唯一法定继承人李美壁

50.5×40cm


Lot 1532

徐晓燕 秋季风景系列之六

1994年

布面油画

签名:徐晓燕

出版:1.《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年.2.《徐晓燕—大地之歌》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年.3.《中国现当代美术大系 油画卷 徐晓燕》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出版

4.《徐晓燕—大地吟思》观想艺术中心 1997年

160×160cm

十年前,徐晓燕以她一组描绘旷野土地的作品一鸣惊人。她的《秋季风景系列》作品,以深沉、开阔与大度,使观众的精神为之一振。连续多年,在多次大型展览的作品评选中,徐晓燕的画获得一致赞扬。参与评选的人们并不是被徐晓燕的绘画技巧、形式语言所感动,而是因徐晓燕为中国画坛带来了人们所期盼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包含着对自然与人的生命存在的正面思考,也包含着对艺术的意义与价值的正面回答。这件《秋季风景系列之六》亦是徐晓燕代表时期的代表作,展现出作为“万物之母”的土地对生命的贡献以及她生命的沧桑。

 

 Lot 1533

赵文华 白露

1996年

布面油画

签名:赵文华 96.1

背签:《白露》1996年 140x120cm 赵文华

出版:《中国美术全集—油画4》P88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年出版

140×120cm

赵文华在八十年代初期作品就以表现草原牧民的生活情境为主,常以朴素的土褐色调描绘起伏原野上孤独而强劲的人和马,塞上风云赋予他的创作宽阔旷野的气势。同时,他的作品中具有某种超现实的趣味和魅力,是在一个基本符合写实规范的空间图式中加以演绎,人为地改变自然景观以融入更多的人文内涵,在对自然时空的切换中引入对人类踪迹的沉思,在美学趣味上追求的是一种苍茫、博大和深邃。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强有力的心灵震撼和视觉上的冲击力。

《白露》创作于1996年,是艺术家早期代表作品,被收录于中国美术全集油画卷中。画面中,时空是无际的,地域非常深邃。同时画面是碎片化的组合,是非常虚幻的、梦幻的,像是把当下的迷盲困顿和未来期盼融合在一起,借由马、草原、山丘有效的表达出来。他在意象和抽象之间,寻找一个通道,能够给人一种真正的明确的生命上的提示。在回望神秘的远古文化、追索人类的历史踪迹中呈现对苍茫深邃的时空的敬畏与沉思。

 
 Lot 1534

王易罡 作品

1992年

布面油画

签名:WYG 1992

出版:《1542-2000中国油画文献》P1552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年

175×175cm

 从《1991·作品第1号》开始,王易罡的作品产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源于日常生活的图像与符号,比如箭头、包装箱上的易碎标识、大量的数字,以及诸如加号、乘号之类的数学符号。同时,作品的风格介于抽象与表现之间,有点类似于涂鸦,具有强烈的主观表现性简要的说,这批作品具有两个基本的特点:首先,图像与符号成为了作品与当下现实联系的重要纽带。不断出现的箭头与易碎标志便直接与当代消费社会联系起来。其次,艺术家在打破作品内部结构平衡的同时,强化其现代视觉观看经验的表达。在色彩的组织与对比以及形式的构成方面具有着严谨的内在逻辑。

这幅创作于1992年的《作品》发表于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1542-2000中国油画文献》中,看似毫无逻辑的数字与字母排布其中,整个画面更像是一个充满着紧张气氛的异次元空间,反映了艺术家对于那个时代的嘈杂与混生、激情与梦想的充分解读。


Lot 1538

艾轩 藏女

2012年

纸本 水墨

签名:艾轩 贰零壹贰年

钤印:艾轩

86×68cm

艾轩最早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时曾跟周思聪学过国画,也为后来油画转向水墨打下伏笔:2008年起艾轩开始探索水墨,在创作上,他将之前写实经验融入其中,散发出了一种别样的含蓄韵味。这件创作于2012年的水墨作品《藏族女孩》即是画家将他原有的写实油画经验融入于水墨画中的成功案例。西藏女孩空灵纯洁的眼神、苍茫的世界以及模糊的地平线皆在这幅作品中有所呈现。没有了精雕细琢的色彩堆积、光线调度,小女孩的眼神却增加了一丝羞涩和憧憬、人物与自然背景之间多了一抹调和,画面中传达的人与自然现实之间关系变得更赋诗意。站在艾轩的画作前不再是血脉贲张,而是在线条中开始驻足猜测人物间的种种故事和命运。他在写实造型与笔墨技法间建构起来一种新视觉和新意象,为写实水墨在当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Lot 1539

王沂东 心醉

2016年

铅笔淡彩

签名:王沂东 wangyidong 2016

钤印:王沂东印

来源:作品得自艺术家本人

说明:附王沂东为作品签名的视频及证书,作品背面附有防伪标识

展览:北京画院画家作品展 山东文化馆 2016

52×37cm

作品《心醉》是艺术家2016年的铅笔淡彩新作。“读信”主题于艺术家而言具有深刻情感意义,在艺术家成长的年代里,通讯非常不发达,书信于是成为人们互通情感的媒介,一封来自远方的信,往往让人心情怡悦,反复阅读。王沂东非常善于在瞬间的美丽中捕捉刹那的感动,画中那紧紧拽着信纸的双手,专注读着信的表情,将一个少女读到远方来信时的喜悦,刻画的淋漓尽致。画作从少数民族特色的帽子上那栩栩如生的翎羽,眉目之间煽动的睫毛,衣服与袖口上纹饰等等的细节,无一例外展现着艺术家超凡的写实功力。


Lot 1541

张宏 阿米娜

2014年

布面油画

签名:14.9张宏

75×66cm


 Lot 1546

杨潇湘 阳光·乐园

2001年

布面油画

签名:2001.11潇湘

背签:《阳光.乐园》杨潇湘 2001.10

120×140cm

展览:1.贵州省油画进京展,北京民族宫,2001.2.北京名家油画邀请展,北京中华世纪坛,2002.3.北京名家油画经典巡礼展,2002

出版:《贵州美术大展》 《北京名家油画邀请展》

获奖:贵州省美术大展优秀奖。


Lot 1561

周春芽 风中的百合

2004年

布面油画

签名:1998 周春芽 zhou

54×46cm

油画作品《风中的百合》,创作于1998年,是其艺术风格转折时期探索新艺术主题的见证作品。画家用恣意笔触,让这株风中盛开的百合,透露出一股姿情纵意、肆意昂扬的生命活力。层次分明的绿、白色调,显出一派文人式的高洁淡雅、迎风傲立的风骨,让整个画面充满内在张力。这种类似毛笔书写式的写意处理,极具东方美。这种将中国传统写意与德国新表现主义油画创作的融合,让人既感受到一种文化上的亲缘感,又有一种意外的惊喜。这幅在风格转折和探索时期的《风中的百合》,更突显其艺术和收藏价值。


Lot 1563

石冲 物语-水、空气和身体

2006年

布面油画

签名:石冲 06

背签:物语—水、空气和身体 2006年 40x27cm 石冲

出版:《物语-水、空气和身体》 石冲作品 蓝色空间出版社

40×27cm 


Lot 1569

朱新建 美人图

2007年

布面油画

签名:大丰新建

来源:藏者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

79×59cm


Lot 1571

曾健勇 假如你是我的唯一

2012年

纸本水墨

签名:健勇 2012

112×112cm


Lot 1572

马轲 一马当先

2004年

布面油画

签名:马轲 2004.6

背签:奔跑的马 150×200cm 马轲

出版:《中国艺术》中国美术出版社 2005年第3期封面

150×200cm

 

Lot 1574

张羽 灵光系列

纸本水墨

钤印:雨

80×80cm

加入我们

姓名: *

性别:         *

手机: *

邮箱:

*为必填项

感兴趣的内容(请在方框内打✔)

通过何种渠道了解我们(请在方框内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