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似真迹:中国古代书画复制精品(第1期)
2018-01-03 14:58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华辰拍卖全体成员祝大家新年快乐!
2018年,华辰线上特推出“胜似真迹——中国古代书画复制精品”线上专场。“胜似真迹”专场将向大家呈现一批中国古代书画高仿真复制品。成熟运用高科技数字扫描及图像输出制作技术,将故宫博物院、辽宁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吉林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博物馆馆藏的历代书画名家经典名作,进行原大、原色、原材质仿真复制。它们逼真再现了中国传统书画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在视觉效果上达到与真迹难辨伯仲,被誉为与真迹最为接近的“下真迹一等”。
首期呈献“宋代名家山水小品”,宋人山水小品形式多为团扇、册页,内容精炼、气韵生动,虽然篇幅不大,但气势宏大,意境深远,在极为精炼的场景、对象、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浓厚的诗情画意,其清新隽永的风格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和追捧。
“胜似真迹——中国古代书画复制精品”首期
萧照(宋)
秋山红树图(高仿真复制品)
画心:27×27cm×2;成品:40×69.5cm
绢本 镜心
起拍价:¥100
萧照,具体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2世纪中期,于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入画院为待诏,受到高宗看重。
他是“宋四家”之一李唐的嫡传弟子,擅长画山水人物、舟车屋宇、奇松怪石、古野苍浪等,构思有独到之处,种种造型皆精妙。宋高宗曾给萧照的绘画题诗:“白云断处斜阳转,几曲青山献画屏。”
原作现藏于辽宁博物院。 画面呈现远山红树、小舟、溪径,远山渲染,树石运笔看似草草但笔笔写实,意境深远。虽师从李唐,却已具独特风格。
马远(宋)
山径春行图(高仿真复制品)
画心:27×42.6cm;成品:43×72.6cm
绢本 镜心
起拍价:¥100
马远(公元1190年-公元1279年),出生于绘画世家,家学渊源,自幼受艺术的熏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马远的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兄弟、自己及其儿子都是宋代宫廷画家,且卓有成就像这样一门数代均以绘画擅长,且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现象,不仅在宋代,就是在整个中国美术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而马远在艺术上克承家学但远超过先辈,是中国绘画史上富有独创性的大画家之一,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由他们所代表的山水画派,史称“院体”,至今享有盛誉。
原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江南的春天,春风微拂,杨柳款摆,一名儒雅的文士带着携琴的僮仆,漫步于山径间。溪旁的柳树,抽出了细柔的新芽,一对黄莺,在枝梢上愉悦的鸣唱。文士的衣袖触动了路旁的野花,花瓣轻扬飞舞,似乎惊动了枝头的小鸟,拍翅飞起。文士站在溪旁望着它们,捻须微笑,陶然地沉浸在初春的生机里。
作品尺幅之间,没有戏剧性的事件,却纪录了一个凝定的悠闲而诗意的片刻,正与宋宁宗的题诗相应:“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
这件作品虽着墨不多,但画家巧心的布局、丰富的线条、以及如轻烟熏染般的淡墨,却将春山的润泽,与浸淫於春光中文士陶然的情态表露无遗。画中人物面向空白之处,使观画之人的目光,也会不由得随之望向那一片空虚之中,笔断而意未断。
以有限笔墨,描绘无穷的余韵,意境深远悠长,正是此画动人心弦之处。
刘松年(宋)
秋窗读书图(高仿真复制品)
画心:25.8×26cm×2;成品:40×69.5cm
绢本 镜心
起拍价:¥100
刘松年(约公元1155年—公元1218年),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公元1189年)入宫为御前画院学生,被誉为画院人中“绝品”,连任宋代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宫廷画家。因绘画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与李唐、马远、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家”。
此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院。
画面上两棵参天的高松直耸,上部松枝如盘龙一般相互缠绕,曲折多变,傍水而建的庭院后是错落有致的山石,右面是视野开阔的近水远山,与左面构图严谨的庭院相对照,平稳的构图增强了画面的幽静感。而红叶与青松的色彩以及微波荡漾的湖面,为画面添加了生动的活力。
此图构图严谨,画面精到,画风精丽清秀。从图上钤印来看,明代时曾为大收藏家项元汴收藏,清初归张则之,后为梁清标收集入《唐宋元集绘册》,最终为乾隆内府收藏,民国时由溥仪携往东北。
马和之(宋)
月色秋声图(高仿真复制品)
画心:29×22cm×2;成品:40×69.5cm
绢本 镜心
起拍价:¥100
马和之,具体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公元12世纪南宋高宗、孝宗时期,于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公元1162年)任画院待诏,为南宋宫廷画院中官品最高的画师,居御前画院十人之首。
此画真迹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院。
此图描绘晴爽的秋夜,月光洒在白色的沙堤上,绿树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溪流淌出舒徐澄澈的旋律,一长者临流而坐,沉吟幽思,悠然回味,仆童静静地侍立在一旁,人与自然相栖相依,画中人“山林做伴,松桂为邻”的自在意境不禁令人神往。
画家用笔自由疏简,流畅飘动,富有韵律感,左上方为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行书李白《题宛谿馆》中的诗句“白沙留月色,绿树助秋声”。这一完美的概括,使画面更添几分诗情画意。
马和之的画法在南宋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其绘画风格与唐代吴道子相仿,当时有“小吴生”之称。
惠崇(宋)
沙汀烟树图(高仿真复制品)
画心:23.8×24.5cm×2;成品:40×69.5cm
绢本 镜心
起拍价:¥100
惠崇(?~约公元1017年),具体生卒年不详,北宋时期僧人、画家、诗人。
惠崇尤工小景,画作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世称“惠崇小景”。王安石曾于诗中称道:“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苏轼、黄庭坚等大诗人也各有诗句赞其画,其中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中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尤为后人所称许。
原作现藏于辽宁博物院。
此幅作品以岸边柳林为主体,描绘了早春大地渐渐复苏的自然景象。画面简洁,对角构图单纯朴实,充分展示了作者善于利用空白处理画面的手段,通过对丛树、沙汀、水鸟等的艺术处理,成功地表现了溪江早春的意趣。
陈居中(宋)
墨林二妙图(高仿真复制品)
画心:28.2×20.4cm×2;成品:44.2×73.8cm
绢本 镜心
起拍价:¥100
陈居中,具体生卒年不详,活跃于12世纪末13世纪上半叶,宋嘉泰年间时任画院待诏,擅画反映贵族游乐、出猎生活和表现少数民族放牧风情等题材,他的作品具有笔墨精致活泼、风格俊俏明媚的特色。明代人称其作品 “精彩逼真似唐画,为两宋人物第一神品也” 。
原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构图简洁,风格清新,笔墨精致,色彩艳丽,富于生趣。笔法简练朴素,用色柔和,功力颇深。
线上拍卖会入口 —— 胜似真迹:中国古代书画复制精品(第1期)